鬆綁措施應統一標準 不要再犧牲弱勢
全台延長三級警戒至7月26日,中央疾管局日前推出「適度鬆綁措施」,但聽完一個多小時的記者會,仍然不知指揮中心鬆綁與不鬆綁的標準為何。
舉例來說,指揮中心仍然禁止室內5人、室外10人以上的聚會,但卻開放9人以下的小型旅行團可以同行。換言之,一群人到KTV唱歌不行,但如果在遊覽車上就可以。
對於百貨公司的美食街、遊樂園,規定不能超過最大承載人數的50%;但到了空間相對更寬闊的博物館,又換了一個標準,不管是小型美術館或是大到故宮博物院,容留人數都不得超過100人。
伯利認為:基層民眾要的很簡單,只要疫情能夠平緩,民眾對於相關的限制並不會有太多的反彈。但是「適度鬆綁措施」,讓人找不到標準去遵循,未來兩週必然亂象叢生。讓人想問的是:鬆綁與不鬆綁之間,究竟考量的是防疫、還是經濟,兩者之間的比重、標準又為何?
伯利相信:雖然目前多數民眾仍支持政府採取嚴格的防疫手段;但對社會的經濟弱勢而言,三級警戒的延長卻是不可承受之重。
我們可以理解民進黨政府最近因為防疫的問題不斷,已經無力解決社會各階層的相對剝奪感;但防疫的成功與否不應該建立在弱勢者的犧牲、甚至是被剝削之上。當下在防疫與經濟之間猶豫不決,憂讒畏譏地端出這一份標準不一、不知所以的「適度鬆綁」方案,顯然是不及格的。懇請執政者立即檢討並提出有效且有益的政策替相對弱勢者開出一條生路,拿出有效的解決辦法,扶助需要幫助的人。